在古代文学中,《贾岛推敲》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了唐代诗人贾岛创作时对字词的严谨态度。故事中的“推”与“敲”之争,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诗句意境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语言表达的精益求精。
原文如下:
一日,贾岛骑驴游历,偶得一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后又改为“敲”。反复斟酌,犹豫不定,最终决定请教友人。友人听罢,沉思良久,认为“敲”字更佳,因其音韵清脆,能增添夜晚的静谧氛围。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每一个字的选择都至关重要。正如贾岛所展现的那样,对待文字应抱有敬畏之心,不断打磨,力求完美。
以下是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问题1:贾岛为何反复修改诗句中的字?
A. 为了增加诗的难度
B. 为了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
C. 因为朋友的要求
正确答案:B
问题2:文中提到的“推”和“敲”,哪一个被最终选用?为什么?
A. 推;因为安静无声
B. 敲;因为音韵优美
C. 推;因为更具画面感
正确答案:B
通过这样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还能激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并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实践这种细致入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