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北师大版教材一直以其系统性和实用性受到广泛认可。其中,“三单元加与减”的学习是学生掌握基本运算技巧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在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捐书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来引导孩子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活动背景
假设某学校正在组织一次爱心捐赠活动,学生们将把自己多余的书籍捐献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够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还能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
- 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树立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具体步骤
1. 创设情境
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书籍捐赠的照片或视频资料,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并简要介绍此次活动的意义。
2. 提出问题
设定几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如果班级A有35本书,班级B有48本书,请问两个班级一共捐出了多少本书?”或者“如果总共收到了90本书,其中已经分发出去了67本,请问还剩下多少本书?”
3. 动手实践
组织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计算。鼓励孩子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如画图、列表等)来验证答案是否正确。
4. 交流分享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及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意见,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5. 总结归纳
最后,老师带领大家回顾整个活动过程,强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鼓励大家继续保持关爱他人的心。
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三单元加与减 第1课时 捐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数学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交往能力。这正是北师大版教材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寓教于乐,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