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陌上桑》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叙事诗篇,属于汉乐府的一部分。这首诗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机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与赞美。
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译文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耀着我家的楼台。我家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字叫做罗敷。罗敷擅长养蚕采桑,在城南采摘桑叶。她用青丝做篮子的绳索,用桂树枝做篮子的提柄。她的发髻高高地盘起,耳朵挂着明亮的珍珠耳环。她穿着淡黄色的裙子,紫色的短袄。路上行走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须注视她。年轻人见到罗敷,脱下帽子整理头巾。耕地的人忘记了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锄草。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看到了罗敷。
这时,一位使君从南方而来,他的五匹马停在那里犹豫不前。使君派手下官员去询问这是谁家的美女。“是秦家的女儿,名叫罗敷。”“罗敷多大年纪?”“不到二十岁,已经十五岁多了。”使君对罗敷说:“你可以跟我一起走吗?”罗敷回答道:“你怎么这么愚蠢!你有自己的妻子,而我也有自己的丈夫。”
东方有一千多骑兵,我的丈夫就在这队伍之中。怎么认出我的丈夫呢?他骑着白马,跟随一辆黑色的马车;马尾巴用青丝系着,马头装饰着黄金;腰间佩带着价值千万的鹿卢剑。他十五岁时做了小吏,二十岁时成了朝中的大夫,三十岁时担任侍中郎,四十岁时成为地方长官。他皮肤白皙,胡须稀疏却很整齐;走路时步伐轻盈,行动从容。在座的几千人中,都说我的丈夫非常出色。
赏析
《陌上桑》通过描写罗敷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美丽与智慧。罗敷不仅外貌出众,而且性格刚毅,面对权势毫不畏惧。当使君提出无理要求时,她巧妙地回绝,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揭露了使君的虚伪。此外,诗中还通过对比手法,将罗敷的朴素之美与使君及其随从的浮华作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主题。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节紧凑,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汉代社会对于忠贞爱情的重视,以及对美好品德的推崇。
以上便是《陌上桑》的原文、译文及赏析,希望读者能从中感受到这份古老文学的魅力,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