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苏州园林》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作者叶圣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体会语言之美,特制定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及句式。
- 了解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
-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分析文本。
- 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辅助理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 培养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掌握相关修辞手法的应用。
难点: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教师需提前收集关于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信息以及精美照片等资源;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加深认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入话题:“同学们有没有去过苏州?那里有什么特别之处?”然后播放一段关于苏州园林风光的小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方面?
- 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三)深入探究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苏州园林有哪些独特之处?
2. 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的?
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心得,教师适时给予点评指导。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现代社会是否需要保留传统建筑风格?”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引用实例支持论点。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看法;
2. 查阅更多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知识,制作一份PPT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六、总结评价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表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
以上就是本次《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美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