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理解《呼兰河传》节选部分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萧红笔下的乡土情怀和人物命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状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呼兰河传》中所展现的乡村生活图景及其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
- 难点:分析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以及萧红如何通过细腻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
三、教学准备
1. 学生提前阅读《呼兰河传》相关章节,并做好笔记;
2.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包括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以及经典片段视频片段;
3. 印刷或电子版的《呼兰河传》节选文本供学生使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东北农村风光的纪录片短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魅力。随后提问:“你们认为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会怎样影响人的性格?”以此引出课题《呼兰河传》,并简要介绍该书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萧红。
(二)整体感知
1. 快速浏览节选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2. 思考:这段文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你觉得它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三)深入探讨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在这一章节中,萧红是如何刻画呼兰河小镇居民的生活细节的?
2.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她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如何?
3. 这些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背后隐藏着什么深层含义?
(四)精读品味
选取几个关键段落进行朗读并赏析:
- 例句:“那条街上的房子都是土坯盖成的,墙皮已经剥落了,露出里面黑灰色的砖块。”
-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体现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小城镇或者乡村,谈谈你对其文化特色的认识;也可以尝试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某个地方。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强调文学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社会等问题的思考。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2. 查找更多关于萧红的作品,下节课分享交流。
以上即为本次文学鉴赏教案的内容框架,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