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卖柑者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5-05-11 11:51:16

问题描述:

卖柑者言原文翻译及赏析,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1 11:51:16

在中华文化的璀璨星河中,明代文学家刘基所著的《卖柑者言》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本文将对这篇经典作品进行详细的原文翻译,并结合其背景与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原文如下: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少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守哉?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不世之业以贻厥后乎?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改,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然而“卖柑者”虽小道,亦寓大道焉。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盈而亏,或盛而衰,此自然之理也。况乎人哉?人之盈虚成败,亦如斯耳。故君子慎其所处,以待其时;而小人则趋炎附势,惟利是图。吾闻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如下:

杭州有一个卖水果的人,擅长储存柑橘,即使经历严冬酷暑也不会腐烂。拿出来看,外表光鲜亮丽,如同美玉般晶莹剔透,金灿灿的颜色令人赞叹。在市场上售卖时,价格可以达到普通水果的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我买了一个,切开一看,里面却像破旧的棉絮一样干瘪。我很惊讶,便询问他:“你卖给别人的这些柑橘,难道是用来装进笾豆里祭祀祖先,或者招待宾客吗?还是仅仅为了外表好看来欺骗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呢?你的行为太过分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回答说:“我做这行已经多年了,靠着它养活自己。我卖柑橘给别人,他们买了之后从未有人抱怨过什么,为什么偏偏只有你觉得不满呢?世上做欺骗事情的人还少吗?为什么就单单指责我呢?你自己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些问题。你看那些佩戴虎符、坐在高官位置上的人,看起来威武雄壮,像是保卫国家的栋梁之才,真的能够守住职责吗?那些头戴高帽、身着华服的人,看起来气宇轩昂,像是治理国家的大才,真的能够建立不朽功勋造福后代吗?盗贼兴起却不知道如何抵御,百姓贫困却不知道如何救助,官吏贪污却不知道如何禁止,法律败坏却不知道如何改革,这些人坐吃俸禄还不知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之上,骑着高头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哪一个不是表面威严可畏,气势显赫呢?但又有谁不是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空虚腐败呢?现在你不明察这些现象,反而来指责我的柑橘。”

听完他的回答,我哑口无言。回去后反复思考他说的话,觉得他似乎属于东方朔那样的滑稽人物。他难道是愤怒于世间的邪恶,想要讽刺揭露吗?然而,“卖柑者”的故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世间万物都有盈亏盛衰的变化,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更何况人呢?人的兴衰成败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君子应当谨慎行事,等待时机成熟再有所作为;而小人则往往趋炎附势,只顾眼前利益。我听说:“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空虚腐败的人,不值得对外人提起。”这正是对卖柑者所言最好的注解。

赏析:

《卖柑者言》通过一个卖柑橘的小贩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虚伪现象。文章表面上是在批评卖柑者的行为,实际上是在借题发挥,批判那些表面上装腔作势、实际上毫无作为的官员。作者通过对比,将那些高官显贵与卖柑者相提并论,指出他们同样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问题。这种批判不仅局限于当时的官场腐败,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一种深刻反思。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文章既具有说服力又富有感染力。特别是最后一段的议论部分,通过对自然界规律和社会人事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示,认识到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内外兼修,不能只追求表面功夫。

总之,《卖柑者言》是一篇寓意深远的文章,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买卖纠纷,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探讨。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不仅要看到表面的东西,更要深入挖掘背后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