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范文正公,名仲淹,字希文,宋之名臣也。其生平事迹,皆载于史册,而其胸襟抱负,则尤为后世所称颂。
公少时贫苦,然志向高远,每以天下为己任。尝于长白山下读书,昼夜不息,虽食不果腹,亦未尝稍懈。一日,友人馈以美食,公初不受,曰:“吾方食粥,恐食之则不能复安于清苦。”友人再三劝之,公乃勉允,然食毕即命家人煮粥以偿,其节俭如此。
及至仕途,公更以天下苍生为念。其在朝为官,直言敢谏,常上疏陈事,直言朝廷弊政。曾因主张改革,触怒权贵,屡遭贬谪,然始终不改其志。其在地方为政,亦多惠政。如在杭州治水患,兴修水利,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在苏州赈灾,开仓济民,救活无数饥民。其爱民之心,可见一斑。
公尝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成为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此语不仅彰显了公之高尚情操,亦表达了公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公一生清廉自守,不谋私利。其居官清正,家无余财,临终之际,犹以“清心寡欲”四字诫子孙。其人格魅力,足以垂范后世。
综观公之一生,可谓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其爱国爱民之情,忧国忧民之心,实为万世楷模。后人读其文章,思其为人,无不肃然起敬。范文正公之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