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断句解析:
- 王戎七岁:明确人物年龄。
- 尝与诸小儿游:叙述事件背景。
-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描述场景,注意“多子折枝”表示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
- 诸儿竞走取之:众人争先恐后去摘李子。
- 唯戎不动:突出王戎与众不同。
- 人问之:有人询问原因。
- 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解释理由。
- 取之信然:验证后发现确实如此。
释义: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王戎小时候的一次经历。他七岁时曾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耍,在路边看到一棵李树上结满了果实,树枝都被压弯了。其他孩子都兴奋地跑去摘李子吃,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这棵树长在大路旁边却有这么多果子,那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半信半疑,于是摘下一些来品尝,果然发现李子又酸又涩。
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王戎从小就表现出超凡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他没有盲目跟从他人行动,而是冷静分析情况,并得出正确结论。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总之,《王戎不取道旁李》不仅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更蕴含着重要的生活智慧,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