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斗米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宗教组织,它起源于东汉时期,由张陵在蜀地创立。张陵,字辅汉,原为太学博士,他因不满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混乱,决心以道教的方式净化人心、拯救苍生。他隐居于四川鹤鸣山,潜心研究道家经典,并结合民间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
五斗米教的核心教义在于劝人行善积德,信奉天人合一的理念。教徒需要缴纳五斗米作为入教的象征性费用,因此得名“五斗米教”。这一举措不仅象征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教派的经济运作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张陵成功地将他的信仰传播开来,吸引了大量信徒。
五斗米教的创立标志着道教从早期的哲学思想向宗教化的转变,其影响力深远,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张陵被后世尊称为“天师”,他的后代继续领导五斗米教,形成了著名的“天师道”传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