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如下: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描述了农人们白天在田间辛勤耕作,夜晚则在灯下搓麻线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农民日复一日的劳作艰辛,更反映出他们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一个“昼”字和一个“夜”字,将时间跨度拉长,让人感受到四季轮回中劳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第二句“村庄儿女各当家”,进一步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个人都在为家庭生计尽一份力。“各当家”三个字简洁有力,道出了农村社会自给自足的特点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接下来两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则是整首诗中最富趣味性的部分。这里刻画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模仿大人劳动的模样——虽然他们还不懂得如何真正参与耕织,却已经在桑树荫下学习种植瓜果。这种看似稚嫩的行为,实际上蕴含着一种传承的意义:孩子们从小便耳濡目染,学会了关注生活、关心自然,并且培养起热爱劳动的习惯。
综合来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质朴而温馨的情感氛围。它没有华丽辞藻,也没有深奥哲理,但却以最真实的方式打动人心。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勤勉、团结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启示。正因如此,这首诗至今仍然能够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成为传颂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