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首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庭院里月光洒满地面,如同铺了一层霜雪,乌鸦安静地栖息在树枝上的情景。这里通过“地白”和“栖鸦”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孤寂。
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秋天的露水悄然降临,无声无息地打湿了桂花,使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这里的“冷露”不仅点明了季节,还烘托出一种清冷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第三句“今夜月明人尽望”,写出了人们都在欣赏这轮明亮的中秋之月。此时此刻,无论身处何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仰望着同一轮明月,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圆时刻。
最后一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面对如此美好的月色,诗人不禁发问:“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那浓浓的秋思又会飘向哪家呢?”这一问,既是对自身离乡背井、漂泊在外的感慨,也是对天下所有游子共同心境的一种深切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夜景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它以简洁的语言、含蓄的情感打动人心,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