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于有禄者,而食疏食,此其家不富也。其在朝,君语及之,则危言;语不及,则危行。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问:晏子为何能做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答:晏子虽为齐国宰相,但家中并不富裕,他生活简朴,即使身为高官,依然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这种行为体现了他清廉自律的品格,同时也表明他在物质享受上始终保持清醒的态度,不因地位显赫而奢侈浪费。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晏子作为一位贤臣的形象。他不仅在政治上忠心耿耿,在生活中也严格要求自己,展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晏子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外,都体现出一种谨慎和正直的态度。当国家治理得当时,他会积极出仕;反之,则选择隐退,保全自身。这种进退有度的处世哲学,使晏子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