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位卑不敢忘忧国”这句话常被引用,它出自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陆游个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他作为一名士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原文如下: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描绘了诗人因病体衰弱而显得身形消瘦,头上的纱帽也因此显得宽松;“孤臣”则点明了自己的身份——远离朝廷、孤立无援。身处异地他乡(江干即江边),更增添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助之感。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此句直抒胸臆,表明即使地位低下,也不应忘记为国家担忧;即便事情尚未有明确结果,也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正是陆游一生坚持理想、忠贞报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上天能够保佑国家安定繁荣,同时也寄托了百姓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提到诸葛亮所著《出师表》,认为这篇文章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并且表示自己会在深夜挑灯阅读,反复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身处境以及内心世界,深刻地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个普通文人在面对家国大事时所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他虽身居下位,却始终心系天下苍生,这种精神值得后世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