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
1.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扶轼。
2. 子路:孔子的学生,名仲由。
3. 壹似:好像。
4. 舅:指丈夫的父亲。
5.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一种称呼。
翻译:
孔子经过泰山旁边的时候,看到一个妇人在墓前哭泣,声音十分悲痛。孔子扶轼听着,让子路去询问她:“你这样哭,好像有很沉重的忧愁。”妇人回答说:“是啊!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掉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吞食了。”孔子问道:“那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于是对学生们说:“你们要记住,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可怕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对于百姓疾苦的关注以及他对苛政的深刻批判。这也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警惕和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与剥削,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