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逐句解析:
首句“稚子金盆脱晓冰”,描述了清晨时分,小孩子从金属盆中取出凝结了一夜的冰块。这里的“稚子”指的就是年幼的孩子,“金盆”则是一种贵重的器皿,用来盛水,而“脱晓冰”就是将早晨结冻的冰块从盆里取出来。这句诗通过简单的动作描写,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
第二句“彩丝穿取当银钲”,意思是孩子用彩色的丝线把冰块钻孔后穿起来,当作小铃铛来玩耍。“银钲”原指一种形状像钟的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冰块被穿成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这一句不仅表现了孩子的聪明与灵巧,还增添了游戏的乐趣。
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写孩子用手中的冰铃铛敲击,那清脆的声音如同玉石制成的磬一样,在树林间回荡。“玉磬”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用来形容冰块敲击时的美妙音色。这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游戏场景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突然之间,冰块破裂的声音响起,就像玻璃摔碎在地上一样。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节发展的转折,也是对整个事件的一个收尾。虽然冰块碎了,但并没有破坏游戏的乐趣,反而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惊喜和欢乐。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小游戏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性纯真、活泼好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这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描写童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