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一部杂家代表作,书中蕴含了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哲学智慧。其中,《去私》篇强调了无私无畏的精神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对现代人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原文节选:
故圣人之治也,先治其心。治心之道,在于去私。私者,乱之源也;公者,治之本也。故君子必先去私,然后能成其大德。若心存私欲,则智有所蔽,行有所偏,难以成就大道。
译文: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时,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内心。修养内心的方法在于去除私心。私心,是混乱的根源;公心,是治理的根本。所以君子必须首先清除私心,才能成就高尚的品德。如果心中存有私欲,那么智慧会被蒙蔽,行为会偏离正道,难以实现伟大的目标。
阅读理解题:
1. 《去私》中提到的“私”与“公”的关系是什么?
A. 私是公的基础
B. 公是私的结果
C. 私是乱的根源,公是治的根本
D. 私与公没有关系
2. 根据文章,为什么说“去私”是君子修身的重要步骤?
A. 因为去私可以提升个人财富
B. 因为去私能够让人更加聪明
C. 因为去私有助于成就高尚品德
D. 因为去私可以让人心情愉悦
3. 下列哪一项最符合《去私》的思想?
A. 贪图小利,不顾大局
B. 心怀天下,无私奉献
C. 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D. 只关注个人利益
答案:
1. C
2. C
3. B
思考题:
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去私”这一理念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一原则。
通过学习《吕氏春秋·去私》,我们认识到无私无畏不仅是古人推崇的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观。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不断反思自己,努力做到心中无私,行动坦荡,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