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沉浸在喜庆与热闹之中。这一天,除了吃年夜饭、看春晚,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放爆竹。今年也不例外,我早早地盼望着这个特别的时刻。
傍晚时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外面已经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厨房里传来妈妈忙碌的身影,而爸爸则带着我和弟弟来到院子准备烟花。虽然天气有些冷,但我的心里却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爸爸从袋子里拿出一串长长的红鞭炮,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噼里啪啦!”随着第一声清脆的爆炸声响起,整个院子瞬间被火光映得通亮。弟弟捂着耳朵,又害怕又好奇地看着那些跳跃的火花,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而我站在一旁,看着这熟悉的场景,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放爆竹的情景。
那时候,我还小,不敢自己动手点燃爆竹,只能在一旁看着大人们操作。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才慢慢尝试着去完成这项“壮举”。记得第一次成功点燃爆竹后,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从那以后,每年的年三十都成了我最期待的日子之一。
接着,爸爸又拿出了一些造型各异的小型烟花。他把它们摆放在地上,然后依次点燃。只见五颜六色的光芒划破夜空,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则绽放成巨大的花朵,把整个院子装点得分外美丽。弟弟拍着手欢呼雀跃,我也忍不住跟着笑起来。那一刻,寒冷仿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温暖与幸福。
当然,放爆竹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它更承载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在传统文化中,爆竹声代表着驱邪避灾、迎接好运的意思。所以每当看到漫天飞舞的烟花,听到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我都会默默许下自己的心愿,希望家人平安健康,学业进步,生活充满阳光。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接近午夜。村子里的爆竹声越来越密集,仿佛在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此时此刻,我站在院子里,仰望星空,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新的一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
年三十放爆竹,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份传承。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我相信,这份传统会一直延续下去,成为每个中国人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