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诸多励志故事中,《王冕读书》是一则广为流传的经典案例。它不仅展示了主人公王冕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也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为该故事的原文及其详细注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与价值。
原文如下:
王冕者,诸暨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则曰:“今日有贵客,留我饮酒。”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如下:
1. 诸暨人:指王冕是浙江诸暨县的人。
2. 陇上:田埂之上。
3. 辄默记:总是默默地记住所听到的内容。
4. 蹊田:践踏农田。
5. 挞:鞭打。
6. 曷不听其所为:为何不任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7. 恬若不见:安然自若,仿佛没有看到那些令人害怕的东西一样。
通过以上原文和注释,我们可以看出,王冕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尽管家庭条件有限,但他从未放弃追求学问的机会。即使遭到父亲的责骂甚至体罚,他也始终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坚持学习。后来,他选择寄宿于寺庙之中,在夜晚借着佛像前的灯光继续读书,直至天亮。这种坚韧不拔的学习态度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人物。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心中怀揣梦想并付诸行动,就一定能够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它还强调了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探索未知领域的重要性。总之,《王冕读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刻苦努力的故事,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