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屡建奇功,封定远侯,世称其贤。
【注释】
1. 徐令:徐县的县令。
2. 扶风:地名,今陕西一带。
3. 被召诣:被征召到。
4. 校书郎:官职名。
5. 佣书:替人抄写书籍。
6. 傅介子、张骞:西汉著名外交家。
【翻译】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从小就胸怀大志,不拘小节。然而,他内心非常孝顺谨慎,在家中常常承担辛苦的事务,从不认为劳累是羞耻的事。他口才很好,并且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永平五年,他的哥哥班固被征召为校书郎,班超与母亲一同来到洛阳。由于家里贫穷,班超经常靠替人抄写书籍来养活家人。长期的辛苦工作让他感到疲惫不堪,有一次他放下笔叹息道:“大丈夫如果没有其他的志向和才能,也应该像傅介子和张骞那样在边疆建立功勋,从而获得封侯的机会,怎么能长久地从事这些抄写的工作呢?”周围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回应说:“你们这些普通人哪里理解壮士的志向啊!”
后来,班超出使西域,多次建立显赫的战功,被封为定远侯,世人称赞他贤明。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修细节( )
(2)不耻劳辱( )
2. 班超为什么会有投笔从戎的想法?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丈夫无它志略”的理解。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班超的主要事迹。
【参考答案】
1. (1)不修细节:不注重生活中的琐碎小事。(2)不耻劳辱:不以辛勤劳作为耻辱。
2. 班超认为自己不应仅仅满足于抄书这样的平凡工作,而是应该追求更大的成就,比如像傅介子和张骞那样通过在外征战获取荣誉和地位。
3. 这句话强调了作为一个有抱负的人,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不能满足于现状,要勇于挑战自我,实现更高的理想。
4. 班超出身贫寒,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在军事外交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最终获得了定远侯的称号,受到人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