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先生的一篇散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故乡的食物》。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乡高邮的端午习俗,尤其是对咸鸭蛋的深情回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
文章开篇即点明主题:“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作者从吃粽子、挂艾草等传统习俗说起,逐步引出家乡特有的咸鸭蛋。他写道:“鸭蛋络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装饰品,而咸鸭蛋则是端午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文中提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咸鸭蛋的鲜美,让人垂涎欲滴。
接下来,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如何挑选鸭蛋、如何剥壳吃蛋,以及与伙伴们分享的乐趣。这些生活琐事虽然平凡,却因为作者的叙述而显得格外温馨有趣。他还幽默地调侃道:“曾经有人问我,你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可写的?我只能回答:不写写家乡的咸鸭蛋,那不是太遗憾了吗?”
最后,作者感慨道:“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视。
以下是针对这篇文章的一些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1. 问题:文章中提到的“鸭蛋络子”是什么?
答案:鸭蛋络子是一种用五彩丝线编织的小网袋,用来装咸鸭蛋,是孩子们喜欢的装饰品。
2. 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不写写家乡的咸鸭蛋,那不是太遗憾了吗?”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这样的美食值得被记录下来,否则会留下遗憾。
3. 问题:文章通过哪些细节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答案:文章通过描述家乡的端午习俗、挑选鸭蛋的过程、吃鸭蛋的乐趣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怀念。
4. 问题: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通过这篇散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对家乡的眷恋,还体会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希望读者在品味这篇文章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