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秋思》这首诗。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借助多媒体工具,如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将抽象的诗意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感。
2. 探讨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及社会背景。
教学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课件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诗歌原文、注释、作者简介等,并且要收集一些关于秋天景色的照片或者视频作为辅助材料。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新课(约5分钟)
老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短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呢?”接着引入今天的主题——《秋思》,告诉学生们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并且蕴含深刻哲理的古诗。
第二步:初读感知(约10分钟)
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进行点评。之后老师范读一遍,强调停顿、重音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步:细读品味(约20分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 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2. 这些景物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3.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第四步:深化理解(约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说“枯藤老树昏鸦”是全诗最精彩的句子?
2. “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句看似平静,实则暗含着什么深意?
3. 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首诗?
第五步:总结归纳(约5分钟)
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最后由老师做一个简短的小结,再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大家继续探索更多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
板书设计: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同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