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常考文言虚词练习(共18个,对应教材重点

2025-05-11 01:50:24

问题描述: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常考文言虚词练习(共18个,对应教材重点,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十万火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1 01:50:24

在高考复习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言虚词作为文言文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18个高考常考的文言虚词,并结合教材中的经典例句进行练习,助力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之

1. 用法:代词、助词

2.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练习题:请解释句中“之”的意义和作用。

二、其

1. 用法:代词、副词、连词

2. 例句:其可怪也欤!(《师说》)

练习题:分析“其”在此处的具体含义。

三、而

1. 用法:连词、代词

2.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练习题:解释“而”在句中的连接作用。

四、以

1. 用法:介词、连词

2. 例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题:分析“以”在句中的具体用法。

五、于

1. 用法:介词

2.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练习题:解释“于”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六、为

1. 用法:动词、介词

2. 例句:为国以礼。(《论语·先进》)

练习题:分析“为”在此处的词性和意义。

七、乃

1. 用法:副词、连词

2. 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练习题:解释“乃”的意义和用法。

八、则

1. 用法:连词

2.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练习题:分析“则”在句中的作用。

九、且

1. 用法:连词、副词

2. 例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练习题:解释“且”的具体意义。

十、若

1. 用法:连词、代词

2. 例句: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练习题:分析“若”在句中的作用。

十一、所

1. 用法:助词

2.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练习题:解释“所”的具体用法。

十二、因

1. 用法:介词、连词

2. 例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题:分析“因”在句中的作用。

十三、者

1. 用法:助词

2.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题:解释“者”在句中的作用。

十四、也

1. 用法:助词

2.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练习题:分析“也”在句中的语气作用。

十五、焉

1. 用法:代词、兼词

2.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练习题:解释“焉”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十六、乎

1. 用法:助词、语气词

2. 例句:生乎吾前。(《师说》)

练习题:分析“乎”在句中的作用。

十七、与

1. 用法:介词、连词

2. 例句: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练习题:解释“与”在句中的意义。

十八、耳

1. 用法:语气词

2. 例句:技止此耳。(《庖丁解牛》)

练习题:分析“耳”在句中的语气作用。

通过以上18个文言虚词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高考中灵活运用。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不断积累和反复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稳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祝大家在2024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