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复习中,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言虚词作为文言文的基础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整理了以下18个高考常考的文言虚词,并结合教材中的经典例句进行练习,助力大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之
1. 用法:代词、助词
2.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练习题:请解释句中“之”的意义和作用。
二、其
1. 用法:代词、副词、连词
2. 例句:其可怪也欤!(《师说》)
练习题:分析“其”在此处的具体含义。
三、而
1. 用法:连词、代词
2.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练习题:解释“而”在句中的连接作用。
四、以
1. 用法:介词、连词
2. 例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题:分析“以”在句中的具体用法。
五、于
1. 用法:介词
2.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练习题:解释“于”在句中的位置和作用。
六、为
1. 用法:动词、介词
2. 例句:为国以礼。(《论语·先进》)
练习题:分析“为”在此处的词性和意义。
七、乃
1. 用法:副词、连词
2. 例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练习题:解释“乃”的意义和用法。
八、则
1. 用法:连词
2. 例句: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练习题:分析“则”在句中的作用。
九、且
1. 用法:连词、副词
2. 例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练习题:解释“且”的具体意义。
十、若
1. 用法:连词、代词
2. 例句: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练习题:分析“若”在句中的作用。
十一、所
1. 用法:助词
2. 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鸿门宴》)
练习题:解释“所”的具体用法。
十二、因
1. 用法:介词、连词
2. 例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题:分析“因”在句中的作用。
十三、者
1. 用法:助词
2. 例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练习题:解释“者”在句中的作用。
十四、也
1. 用法:助词
2.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练习题:分析“也”在句中的语气作用。
十五、焉
1. 用法:代词、兼词
2. 例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练习题:解释“焉”在句中的具体意义。
十六、乎
1. 用法:助词、语气词
2. 例句:生乎吾前。(《师说》)
练习题:分析“乎”在句中的作用。
十七、与
1. 用法:介词、连词
2. 例句: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练习题:解释“与”在句中的意义。
十八、耳
1. 用法:语气词
2. 例句:技止此耳。(《庖丁解牛》)
练习题:分析“耳”在句中的语气作用。
通过以上18个文言虚词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高考中灵活运用。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不断积累和反复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稳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祝大家在2024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