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寓言故事往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传递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初中文言文——《郑之鄙人学为盖》。
原文: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不成,其子危疾。父去治医,临行告邻人曰:“吾子疾甚,若见吾归而问之,但言‘平且安’。”既而归,其子问曰:“见吾父乎?”邻人曰:“平且安。”其父闻之,怒曰:“何以为盖?吾教汝三年,未尝有成,今乃如此!”
翻译:
郑国的一个乡下人学做雨伞,三年都没有学会。他的儿子病得很重。父亲离开家去请医生,在临走时告诉邻居说:“我儿子的病很严重,如果见到我回来,你们问他情况,就说‘平安无事’。”后来他回来了,儿子问他:“见到我父亲了吗?”邻居回答说:“平安无事。”父亲听到了这句话,非常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呢?我教你三年,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
阅读理解:
1. 问题:为什么父亲会生气?
- 父亲生气是因为他认为自己花了三年时间教导儿子,但儿子却未能理解基本的道理——诚实的重要性。
2. 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为了迎合他人而撒谎,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后果。
通过这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视。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