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难点:体会作者在特定情境下寄予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多媒体设备;学生准备:提前预习古诗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一首关于友情的现代歌曲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朋友间真挚感情的看法,从而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经典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感知
播放录音范读,让学生跟着节奏轻声跟读,初步感受诗歌韵律美。然后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错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句诗。
(三)细品精读
1. 解释题目含义:“晓”指清晨,“净慈寺”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座著名寺庙,“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整个题目暗示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背景以及人物关系。
2. 分析每句诗的意思: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描绘了西湖夏天独特的景色,与其它季节截然不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一步刻画了湖面上连绵不断的绿色荷叶和鲜艳夺目的红色荷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喻成古代美女西施,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非常适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3. 探讨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场景中写下这样一首诗?他想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讲述一次难忘的送别场景,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或图画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送别作品。
(五)总结回顾
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回顾整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再次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个人感悟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 查找更多有关西湖风光的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清晨西湖景色独特
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
西湖如西子般美丽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今后应更加关注个体差异,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