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这堂“打伞手势舞蹈教案”时,我们希望结合传统与现代元素,让孩子们既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通过身体律动锻炼身体协调性。本教案适合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预计课程时长为45分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打伞手势动作,并理解这些动作背后的文化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步骤的教学,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整个舞蹈组合,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
- 雨伞道具(每个学生一把)
- 舞蹈音乐《春雨沙沙》
- 教学视频或示范录像
- 简易安全检查表(确保雨伞使用安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小视频,引入话题:“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特别的舞蹈——打伞手势舞,它就像春天里的小雨点一样轻盈灵动。”
(二)基础动作讲解(10分钟)
1. 站立姿势:双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垂放两侧。
2. 握伞方式:将雨伞拿在胸前,左手握住伞柄,右手轻轻扶住伞面边缘。
3. 基本步伐:原地踏步,每一步都要配合呼吸节奏。
4. 打伞动作:
- 向上打开伞:双臂向上伸展,同时将伞慢慢展开。
- 向下收伞:缓慢放下手臂,将伞合拢。
- 左右摇摆:持伞的手臂做左右摆动,模拟风吹雨落的情景。
(三)组合练习(20分钟)
根据上述基础动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组合练习:
1. 开始时全体学生站成一排,随着音乐节奏依次完成“站立—握伞—踏步”的动作序列。
2. 接着加入“向上打开伞—向下收伞”的变化。
3. 最后加上“左右摇摆”,形成完整的舞蹈片段。
(四)表演展示(5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自由编排自己的舞蹈段落,并邀请其他同学观看表演。鼓励大家互相评价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反思
结束时,请每位学生分享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教师总结课堂表现,表扬积极参与的学生,并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继续练习所学内容,尝试创编新的动作组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们学到有趣的舞蹈技巧,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