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尽为泥土。其岁以丰收。
译文:
在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子方虫,这些虫子对秋天的农田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然而,突然间一种新的虫子出现,这种虫子形似土中的狗蝎,有着锋利的钳状口器,数量成千上万,遍布地面。当它们遇到子方虫时,便用钳状口器将子方虫夹断成两段。十天之内,所有的子方虫都被消灭殆尽,化为了泥土。这一年因此获得了大丰收。
注释:
1. 元丰:北宋神宗年号。
2. 庆州:古地名,位于今中国甘肃省庆阳市一带。
3. 子方虫:一种对农作物有害的害虫。
4. 狗蝎: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外形类似蝎子。
5. 喙:指虫子的口器部分。
6. 旬日:十天。
7. 丰收:指农业收成非常好。
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利用自然力量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性。这种“以虫治虫”的方法,不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