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演义小说,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书中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勇无双的关羽、仁德宽厚的刘备等。这些人物的故事和情节中蕴含着大量成语与歇后语,它们不仅生动有趣,还富含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智慧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
成语篇
1. 三顾茅庐
出自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于草庐之中,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现用来形容诚心诚意地一再邀请或拜访他人。
2.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在离开曹操后,为寻找兄长刘备,一路过关斩将。此成语比喻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
3.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时,周瑜准备火攻曹操,但因风向不对而焦急万分。后来诸葛亮借来东风,使火攻成功。此成语常用于表示事情已基本准备好,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4. 乐不思蜀
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安置在成都生活。他渐渐安于现状,不再思念故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贪图享乐,忘记本职工作或重要任务。
5.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耐,曹操便谎称前方有大片梅林。士兵们听后立刻产生酸意,暂时缓解了干渴。这个成语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6.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受孙权劝学后进步神速,鲁肃赞叹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以旧眼光看待别人的变化。
7.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指挥士兵用稻草人假装士兵引诱敌军放箭,从而成功“借”到十万支箭。这个成语比喻巧妙地借助外力完成目标。
8. 赔了夫人又折兵
孙权欲将妹妹嫁给刘备,但刘备娶亲后并未归还荆州。此成语用来形容得不偿失的行为。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忠诚勤勉,为蜀汉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这个成语表达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10. 虎踞龙盘
描述南京城地势险要,犹如猛虎盘踞、蛟龙缠绕。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某地地理位置优越。
歇后语篇
1.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性格豪爽,力气极大,做事情干脆利落。因此用“张飞吃豆芽”来形容小事轻而易举。
2. 司马懿装病——假戏真做
司马懿为了躲避诸葛亮的进攻,故意装病不出战。此歇后语讽刺某些人表面上伪装,实则另有目的。
3.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与黄盖合演苦肉计,黄盖假装背叛东吴,以此欺骗曹操。此歇后语形容双方都心甘情愿合作。
4. 吕布拜貂蝉——上错花轿嫁错郎
吕布虽英俊潇洒,却性格反复无常,最终被杀。此歇后语用来形容错误的选择导致不良后果。
5. 赵云战长坂坡——单枪匹马
赵云在长坂坡孤身一人保护阿斗突围,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精神。此歇后语用来形容独自面对艰难险阻。
6.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摔阿斗是为了表明自己对百姓的爱护之心,从而赢得民心。此歇后语说明某些行为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目的。
7.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占领冀州后,面对复杂的局势犹豫不决。此歇后语比喻进退两难的处境。
8.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在危急时刻镇定自若,用弹琴的方式迷惑敌人。此歇后语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
9. 鲁肃赴宴——包打天下
鲁肃是东吴的外交高手,多次化解危机。此歇后语形容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10. 关羽放曹——念旧情
关羽曾受曹操厚待,即使后来得知刘备下落后仍不忘旧恩。此歇后语体现感恩之情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不仅语言精炼,而且寓意深刻,流传至今仍然广受欢迎。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希望以上内容能让你更加了解这部经典巨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