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中,王绩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独树一帜。他的作品往往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考,其中《野望》便是这样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孤寂。
原文欣赏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逐句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边的高地眺望远方,
徘徊不定,心中不知所依。
每一棵树都披上了秋天的颜色,
连绵起伏的群山只剩下夕阳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打猎的骑士带着猎物归来。
彼此互相对视却互不相识,
只能独自高歌怀念古代隐士的生活。
深度赏析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登上东边高地远眺的情景。“徙倚”二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徘徊不定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移动,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挣扎与寻找。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通过对树木和山峦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树叶凋零,山峦染上落日余晖,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这种景象不仅是自然景色的真实写照,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画面转而变得热闹起来。牧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带着猎物归来,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跃然纸上。然而,这种热闹反而更显出了诗人的孤独。他置身其中,却仿佛是一个旁观者,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点明了主题。诗人与周围的人彼此陌生,无人相识,于是只能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这里提到的“采薇”典故,指的是伯夷、叔齐兄弟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的故事。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田园图景。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王绩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