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诗词的长河中,《小儿垂钓》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诗,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充满童趣的生活场景。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胡令能,字梦徵,唐代诗人,他的生平资料较少,但从现存的几首诗来看,他擅长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小儿垂钓》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古诗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意翻译: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习钓鱼,他侧身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绿色的草丛将他的身影遮掩。当有行人向他询问时,他远远地招手示意,却不敢出声回答,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儿,让它们受到惊吓而逃走。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小男孩专注钓鱼的情景,展现了孩童纯真的天性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蓬头稚子”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看到了那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而“怕得鱼惊不应人”则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小心翼翼、生怕破坏自己努力的心理状态。
胡令能以寥寥数语,不仅描绘出了画面感极强的场景,还赋予了诗歌深刻的生活哲理——尊重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性。这种贴近生活的创作手法使得《小儿垂钓》成为一首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之作。